- 焦爱新;费新宝;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地方执行国家政策迟缓、企业支持教育意识薄弱、家庭配合教育思想保守、高校教师教育引导不深入等原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开展不深入、家长配合支持不得力、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创业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创业意识不浓厚等问题。高校实施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园区、家庭、学生多方共同努力,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创新技能培养衔接国家大赛、创业实践平台契合校企合作、社会各方资源助力队伍建设、培养创业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协同育人环境营造创业氛围等措施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021年02期 v.34;No.15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叶品菊;殷兆燕;王红伟;王金雨;
"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依托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实际工作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学院的"分组教学"与企业的"跟岗实训"相结合,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大融合。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三册一体"教育跟踪评价体系,实现了能力+素质的全面教育。结果表明: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良好的综合素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2021年02期 v.34;No.15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瑛;
绘画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以其可视性、易通"情"、善达"理"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所广泛应用。本文以湖北某高职学校连续三年绘画心理分析在学校危机防控中的应用为例,观测绘画心理分析对学生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早发现、早介入的实效性和准确度,总结绘画在学校心理育人的危机防控和咨询辅导过程中发挥的良好效果。以期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将绘画逐步融入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1年02期 v.34;No.15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越;兰芳;
通过对1+X证书制度下设计实施影响因素的文献梳理,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层面:社会层面、培训评价组织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进而对每一层面进行详细介绍,指出应加强四个层面内在联系和提升1+X证书的社会效力等方面的研究。
2021年02期 v.34;No.15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兴伟;石存秀;徐先高;
在1+X证书制度下,构建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标准,从标准融通、课程融通、实训体系融通三个方面进行了1+X书证融通的探索和实施工作,以期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02期 v.34;No.15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敏霞;荣翠红;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馆藏资源缺少吸引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流于形式。基于文化育人的阅读推广的措施有:打造专业的阅读推广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计划,开展专业阅读与人文经典并重的阅读推广活动,利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2021年02期 v.34;No.15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献弘;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又脱胎于现代主义,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而发展。香港导演彭浩翔作为21世纪崛起的新生代电影人,拍摄了一系列具备后现代审美的电影作品。本文将从主题、风格、语言意蕴等三个维度入手,进一步分析彭浩翔的后现代电影世界。
2021年02期 v.34;No.155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婷婷;
在《北京人》中,曹禺刻画了在旧社会封建父权压迫之下的女性群像,剧中的女性人物都有着自身的命运困境,在传统伦理道德的语境下,她们的自我生命意识被困囿于腐朽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中。但实际上以儒家"仁"为中心的传统伦理道德或人格理论是具有开放性的,女性能够通过从"内"领域向"外"领域的跨越来完成自我独立生命意识的建构,而曹禺对瑞贞与愫方觉醒与出走的安排,即是试图经由她们从家庭关系内部向外部世界的突围探寻出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
2021年02期 v.34;No.15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秋慧;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耗时数年完成的系列长篇著作,它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从清末民初到二十世纪,展现了几代知识分子对乌托邦的追求,以及这一美好愿景在残酷现实面前破产的悲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物质至上的社会,知识分子的美好理想与当下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知识分子逐步边缘化,从而导致其堕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窘境,因此只能凭借建造乌托邦来进行自我救赎。可是在这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个人私欲和理想纠缠在一起,以及在建造乌托邦过程中知识分子自身暴露出来的缺陷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失败。而格非在"江南三部曲"中对主人公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和内在心理的描写以及对知识分子自身的反思,也折射出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冲突。
2021年02期 v.34;No.15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庭婷;
受伍尔夫《到灯塔去》中时间意识的影响,白先勇《游园惊梦》中的心理时间处理延续了伍尔夫"单一式"意识流的表现形式,通过个体意识流动捕捉"重要瞬间",以此切入心理时间的展开。对《游园惊梦》与《到灯塔去》中的心理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挖掘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深入剖析构成作品间异同的深层缘由,有助于理解伍尔夫小说中个人记忆的绵延与白先勇作品中昆曲文化的绵延所呈现出的不同魅力。
2021年02期 v.34;No.15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