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希武;
我院省级示范校建设成绩显著:确立了教学改革方向与发展目标;探索出了"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取得的基本经验是:思想先行,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软硬兼施,内外并举,夯实基础;项目引领,团队作战,扩大成果;强化宣传,媒体聚焦,树立形象。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对顺利完成国家骨干校建设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11年01期 v.24;No.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德新;李军;李爱萍;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有人才培养、发展科技和社会服务等三大任务,从高职院校专业所承载的职能分析出发,构建了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的逻辑顺序依次为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
2011年01期 v.24;No.9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盛仁;曾少武;
高职教育体系的形成和行业职业标准化、精细化发展是推动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标准化管理通过"制度"控制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强调"态度"推动管理进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和谐共生的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全面渗透、全程体现和全员参与。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管理资源最优化和管理效益最大化,最终推动学校的持续科学发展。
2011年01期 v.24;No.9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任建红;
随着对台文化教育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工学结合运行方式及师资素质要求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差异给了人们些启示,为两岸在职业教育领域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2011年01期 v.24;No.9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军;叶波;
通过对德国的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从满足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和个人进步三者要求来设计的,同时这也成为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机构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人进步所需要的非专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了职业行动能力。职业行动能力需要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加以培养,行动导向教学以具体的职业行动和各种思想活动为基础,也是理解他人行动的过程。学习领域是德国新框架计划的结构特点,它面向职业任务与行动过程。
2011年01期 v.24;No.9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应林;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本文从称谓论、功能论、定位论、系统论、模式论、项目论、管理论和创新论八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了论述。
2011年01期 v.24;No.9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龚春芬;石青青;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尴尬的专业困顿,这种尴尬的专业困顿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密切相关。从政策层面来看,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从实践层面来看,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从事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对英语的要求普遍不高。如何开展英语教学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当前面临的难题,此问题直接引发英语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因此,转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方式,对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英语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01期 v.24;No.9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义成;
《黄庭经》侧重述说了与人体之外的道教诸神体系相对应,在人体内部,包括在"黄庭"中,也存在着诸神体系,这就是"身神"。在宋元明时期内丹学越来越"火"的条件下,它逐步演变成了"丹书",并且逐渐演变成了茅山宗首要经典。《西游记》第一回中的有关描写,不仅是把《黄庭经》作为茅山宗首要经典看待的,而且也是把它作为茅山的独有标志来隐示的。这正是《西游记》第一回以之隐示最终定稿人居于茅山的关键原因。如果说,《西游记》所标"华阳洞天主人校",已经比较明显地暗示了《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居于"华阳洞天"即江苏茅山,那么,《西游记》第一回对《黄庭经》的描写,则进一步暗示了它的最终定稿人居于江苏茅山。《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菩提祖师"形象,也包含着"茅山宗"祖师陶弘景的若干"影像元素"。
2011年01期 v.24;No.9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良发;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深邃。他注重民族意识的培养,以德智兼修为教育宗旨,以中西融合为教育方针,并身体力行重建儒家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拟对张君劢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2011年01期 v.24;No.9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郎晓斌;
袁绍轻视皇权,拒迎献帝,荀彧旋即弃袁投曹,曹操得到"吾之子房";曹操因为挟天子而赢得了政治上、人才上以及在割据势力分化组合等方面的主动,进而在最后搏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011年01期 v.24;No.9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曙;
不管上世纪还是近二十年,香港的娱乐电影最发达并始终处在一个无政府状态中,而内地和台湾的电影则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随着内地和台湾的政治对各自文艺的干扰呈现弱化趋势,三地的交流日渐频繁,共同开发市场,三地合拍电影最终是个不容置疑的抉择。三地合作的大片在对抗好莱坞方面很有成效。由于文艺政策、文化沟通、档期把握不准确,三地的合拍片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长远来看,三地电影应该互补互利,积极探索出一条长期发展的双赢道路。
2011年01期 v.24;No.9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美;吴翔宇;
抗战与文学的联姻,使文学与政治的深度关联被建构起来。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作家在创作方法上选择现实主义,在文化观念上选择政治倾向性,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学意义。由于过分强调政治的功利性诉求,致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损害艺术审美性的"差不多"现象,同时文学大众化实践也陷入了无力平复普及与提高的冲突而导致的困局。面对这种困局,抗战现实主义话语的建构路径在于不断纠正不良创作倾向,以理性的眼光审视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联。
2011年01期 v.24;No.94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学良;
《聊斋志异》的"耳中人"篇记录了淄川邑谭晋玄在练功时耳中出三寸小人的事迹,此记录虽然看似荒诞玄奇,却有其较为明确的本事来源。首先在历史上确有修真之士谭晋玄其人;其次文中所载细节与道教的"守庚申"(斩三尸)方术大致吻合;再次耳中钻出"三寸小人"可以归入心理学中所说的"幻视"现象。"耳中人"篇所载事迹当非空穴来风。
2011年01期 v.24;No.9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辉成;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中颇有争议的一句话,本文由此展开,论证了"朋友"这一概念在整个《论语》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代的一些思考,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美好愿景。
2011年01期 v.24;No.9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