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师徒如父子”隐喻及其伦理关联——师生关系之传统塑造及现代转型On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李星蕾;刘云生;
摘要(Abstract):
本文在解析传统文化之伦理关联基础上,以师生关系为视角,探究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中之师生关系所蕴涵之价值基础及其伦理关联,并认为"师徒如父子"之伦理逻辑必然包含师生关系之伦理钳制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对教师之德行、智能之权威假设,于规范教师言行之际,强行导引学生之言行合于道德规范。其中,虽存在诸项理性价值缺失,但确乎于教育理念中渗透了必要之道德伦理滋养,师生关系之现代转型实则意味着从传统之身份强制道德关系转为权利对等法律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伦理关联;师生关系;身份与契约;现代转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星蕾;刘云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G.邓肯.米切尔.新社会学词典[M].蔡振扬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8-99.
- [2]黑格尔.历史哲学.东方世界[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165.
- [3]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132-133.
- [4]许殿才.《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J].中国史研究,1997(2):61.
- [5]巴新生.试论先秦“德”的起源与流变[J].中国史研究,1997(3):34.
- [6]张星久.从人的观念看中西政治法律传统的差异[J].法商研究,1999(1):105.
- [7]郭鎜.皇明太学志(卷一):典制上.建学[EB/OL]中国国学网.http://www.confucianism.com.cn/detail.asp?id=20193.
- [8]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通往古代中国政治权威的途径[M].郭净,陈星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51-65.
- [9]姚国华.文明的棒喝(下):中国大学的沼泽化[EB/OL].http://bokk.news.sohu.com/2004/06/18/60/.
- [10]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271.
- [11]胡适.致汤尔和函[M]//耿云志.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合肥:黄山书社,1994:105-114.
- ①参见[日]中村元《比较思想论》,吴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3-184、143-145、170页。
- ①参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另可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②参见《白虎通义》卷一下《礼乐》篇。
- ①参见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1936年第20期第485-576页;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台北华岗出版社1954年版第118-125页;杨间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64页。
- ②迄至今日,尚有部分学者忽略劳动分工之必然性,秉持简单之阶级理论,认为“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儒学理念导致知识分子“不再参加生产劳动,与劳动阶级完全脱钩。”可参见胡星斗《科教兴国的文化传统障碍》,http://www.huxingdou.com.cn/sci-ence development.ht m,2004-03-22。
- ①参见《全唐文》卷六一,《旧唐书.宪宗本纪》。
- ②参见《明会典》卷七七,《科举.科举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