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行刑社会化的双面向考量The Two Oriented Considerations on the Execution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李志鹏,宋扬
摘要(Abstract):
行刑社会化源于西方国家的监狱改良运动,被作为人类文明成果介绍到中国,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极大推崇。毋庸讳言,行刑社会化这一制度设计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颠覆了传统监禁刑的理论与实践,具备积极革新的基因,然而任何一项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空间及物质、精神等诸多层面。当下我国的现状是否会对行刑社会化的移植产生排异反应,应该得到足够的探讨和关注,这也是其本土化的必然进路。
关键词(KeyWords): 行刑社会化;正向量价值;负向量因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志鹏,宋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1995,(4):55.
- [2]丘兴隆.刑罚的哲理与法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3.
- [3]谢望原,翟中东.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J].法学评论,2000,(1):60.
- [4]储槐植.刑事一体论与关系刑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63.
- [5]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 [6]许成磊,蒋娜.行刑社会化及其理论基础探讨[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6):41.
- [7]冯卫国.论我国监狱行刑的社会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3):84.
- [8]吴宗宪,陈志海.非监禁刑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93.
- [9]袁登明.行刑社会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