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创新:关于主体及能力的思考Thoaghts on the main body and ability in national innovation
严炳洲
摘要(Abstract):
国民是创新最广泛、最根本的主体。据此,宜将“国家创新体系”更改为“国民创新体系”。当今世界,国民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统一市场上提高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对中国建立和完善国民创新体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提高国民创新能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KeyWords): 国民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严炳洲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殷瑾,陈劲,周亚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基于主体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科技管理,2002. (6) .
- [2] 蒋一苇.企业本位论.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 [3] 严炳洲.简论民本与民主、人本之异同[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
- [4] 刘军宁.知识经济以人为本[J].读者。2000,(8) .
- [5] 严炳洲.中国民本经济之我见[J].理论月刊,1998,(10) .
- [6] 周放.美国创新体系的现状与未来[J].科技管理,2002. (1) .
- [7] 张军.关于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闲话[A].经济学家茶座(第三辑)[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 [8]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5) .
- [9] 夏保华.创新:21世纪的精神[J].科学技术哲学,2001.
- [10] 严炳洲.民企健康发展,呼唤“一体保护”[N].人民政协报.民营周刊,2002-03-21(4) .
- [11] 王大洲,关士续.科学、技术与经济间关系的制度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2001,(5) .
- [12] 肖广岭.国家科技政策与一流大学建设--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2002,(4) .
- [13] 吴敬琏,魏加宁.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启示和对策[J].改革,1998,(2) .
- [14] 杨欢进.从知识经济看再就业[N].经济日报,1998-08-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