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历史研究综述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21 Articles even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YUAN Shi-kai time
黄文治,王鹍
摘要(Abstract):
1915年日本政府对华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以及有关的中日交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外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袁世凯时期围绕着"二十一条"要求展开的交涉,其后形成了民国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批不平等条约——"民四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关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的研究,学术界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论文试图在2007年前出版的已有的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之研究状况,作一个系统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日本;“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文治,王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黄纪莲.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1915-1923)[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20-22.
- [2]松本忠雄.近世日本外交史研究[M].博报堂,1942.
- [3]崛川武夫.远东国际政治史序说——“二十一条”要求研究[M].有斐阁,1958.
- [4]长冈新治郎.对华“二十一条”要求条款的决定及其背景[J].日本历史,1966:144.
- [5]长冈新治郎.加藤高明论[J].国际政治,1967:33.
- [6]岛田洋一.对华“二十一条”要求———加藤外相的外交领导(1、2)[J].国际政治史学,1987:259-260.
- [7]臼井胜美.欧洲大战与日本的对满政策[J].国际政治,1963:23.
- [8]野村乙二郎.对华二十一条问题[M].刀水书房,1982.
- [9]近藤操.加藤高明[M].时事通信社,1986.
- [10]石田容荣雄.二十一条问题与列国的抵制———与美国的关系[J].国际政治,1958:6.
- [11]细谷千博.二十一条要求与美国的反应[J].一桥论丛,1960:43.
- [12]北冈伸一.二十一条再考-日美外交的相互作用[J].近代日本研究年报.山川出版社,1985:7.
- [13]Peter lowe.Great and japan(1911-1915)[M].Macmi-lam,1938.
- [14]田村幸策.最近中国外交史(上)[M].外交时报社,1938.
- [15]山根幸夫.袁世凯与日本人———以坂西利八郎为中心[J].社会科学讨究,1985:88.
- [16]吉野造作.日中交涉论[M].警醒社,1915.
- [17]植田捷雄.大政四年日华二十一条条约与满洲事变[M].野村书店,1951.
- [18]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七、八卷)[Z].北京:三联书店,1980.
- [19]李毓澍.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上)[Z].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 [20]黄伦莲.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1915-1923)[Z].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 [21]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北洋军阀史料:袁世凯(卷二)[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 [22]李希泌.护国运动资料选编(上)[Z].北京:中华书局,1984.
- [23]黄季陆.革命文献[Z].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9.
- [24]沈云龙主编.甲午以来中日军事外交大事纪要(1874-1937)[Z].文海出版社,1974.
- [25]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226):中日交涉纪事本末[Z].第23辑.文海出版社,1974.
- [26]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208):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Z].文海出版社,1974.
- [2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中日关系史料:路铁交涉[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
- [28]黄毅.袁氏盗卖国记[M].台北:"中华民国史料中心",1973.(下转第58页)
- [29]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 [30]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A].近代稗海[C]第三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 [31]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
-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口述、唐德刚整理.顾维钧回忆录(1)[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33]赵映林.绝密的“二十一条”是谁泄露的[J].民国春秋,1993(3).
- [34]马良玉.袁世凯与二十一条[J].历史教学,2005(2).
- [35]金光耀、王建朗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69-193.
- [36]金光耀.顾维钧与中美关于“二十一条”的外交活动[J].复旦学报,1996(5).
- [37]黄纪莲.沙俄在日本对华“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J].近代史研究,1982(1).
- [38]黄文治.美国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 [39]郎维成.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二十一条要求[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6).
- [40]赵纯清.留日学生反对“二十一条”斗争述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
- [41]陈廷湘.民众情绪变化与抗议二十一条运动[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 ①关于此事件的名称,学术界有多种看法:或曰“二十一条”,或曰“二十一条”要求,或曰“二十一条”交涉,或曰“日本要求事件”等。1915年,杜亚泉以“高劳”笔名在《东方杂志》二十卷第四号上发表了题为“日本要求事件”的时政评论文章,又因笔者研究的是整个事件,而事件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事件的起因、交涉内容、交涉过程、善后及社会舆论等方面,另考虑到历史的承续性问题,因此思量其合理性,故沿用此题目。另关于杜亚泉的作品可参阅田建业主编的《杜亚泉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许纪霖、田建业编《一溪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高立克著《杜亚泉调适思想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及王元化相关论文研究成果。但上文所收杜亚泉文章及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杜亚泉文化思想光谱方面,其报刊时评文章收集整理与研究偏废颇多。
- ①《中华民国史》分为3编12卷,由国内知名学者数十人共同参加撰写,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已先后出版了第1编全1卷(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李新主编,1981),第2编第1卷(袁世凯统治时期,李宗一、曾业英、徐辉琪、朱宗震等著,1987)、第2卷(皖系军阀统治时期,彭明、周天度主编,1987)、第5卷(北伐战争和北洋军阀的覆灭,杨天石主编,1996)。第3编第2卷(从淞沪抗战到卢沟桥事变,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著)、第5卷(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汪朝光著)、第6卷(国民党的失败和中华民国的覆亡,朱宗震、陶文钊著)已经完成。其他各卷已于2000年全部完成。
- ②见米庆余著《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的背景》,《历史教学》1982年第2期第18页。认同此观点科研成果不少,可参见以下专著与论文:白蕉著《袁世凯与中华民国》(《近代稗海》第三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郭豫明著《中国近代史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25-329页;黄毅著《袁氏盗卖国记》,中华民国史料中心1973年版;李新、李宗一编《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556页;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81页
- ③代表论文有:苏黎明的《“二十一条”与袁世凯称帝》,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张国平、吴佩林《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帝制野心无关》,西昌师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重论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帝制野心关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 ④苏全有、景东升《论袁世凯的仇日政策及实践》,历史教学,2004年第5期;苏全有《袁世凯与“二十一条”新论》,船山学刊,2005年第4期.
- ①参见王海晨的《张作霖与“二十一条”交涉》,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李永春《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政府的新闻策略》,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马良玉《袁世凯与“二十一条”》,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