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难过万重山:《追月楼》的互文性On Intertextuality of Zhuiyue Building
刘平
摘要(Abstract):
叶兆言的中篇小说《追月楼》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关家族的作品,如"激流三部曲"、《四世同堂》、《北京人》和《倾城之恋》,存在一定的互文性,即《追月楼》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主题与它们均存在相似性。叶兆言重写家族小说,既是一种模仿和重复,也是对民国南京的怀旧与眷念,更反映出当代家族小说创作的局限性。当代作家不仅要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也要积极借鉴外国优秀文学作品,更需要对家族生活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更新创作观念,当代家族小说才有创新的可能。
关键词(KeyWords): 叶兆言;追月楼;互文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主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16ZDA191)子课题“抗战时期大后方散文报告文学史料”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刘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彪.新历史小说选[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76-128.
- [2]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204.
- [3]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符义分析研究[M].瑟伊出版社,1969:84-85.
- [4]叶兆言.中国好小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 [5]老舍.四世同堂:完整版[M].赵武平,译补.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
- [6]曹禺.北京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 [7]吉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二级文学[M].美国:瑟伊出版社,1982:16.
- [8]巴金.创作回忆录·关于《激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9]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16.
- [10]张爱玲.流言私语[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306.
- [11]叶炜.叶圣陶家族的文脉传奇――编辑学视野下的叶氏四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0、271.
- [12]叶兆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写在前面[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4-5.
- [13]王尧.“寒夜”里的“清油灯”[J].收获,2018(1):84.
- [14]田夫.巴金的家和《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34.
- [15]巴金.寒夜序[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 [16]老舍.老舍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576.
- [17]季红真.被拆解的名节神话――读叶兆言的《追月楼》[J].文艺争鸣,1993(4):30.
- [18]李亚.论《追月楼》的戏仿叙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150.
- [19]李婉莹.论《追月楼》的“新历史”特征[J].青年作家,2015(1):16.
- [20]叶兆言,傅小平.叶兆言:我永远都在探索文学的可能性[N].文学报,2018-11-29.
- [21]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54.
- [22]洪子诚.与吴晓东的对话:文学性与文学批评[M]//.读作品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63.
- [23]T.S.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M]//王恩衷.艾略特诗学文集.北京:明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4.
- [24]鲁迅.鲁迅全集(编年版):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20.
- (1)转引自刘进军:《历史与文学的想象: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山东济南人民出版社2013版,第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