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的人文情怀初探On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of Jia Zhangke’s films
高胜利;刘玲;
摘要(Abstract):
贾樟柯将镜头对准广大普通群众,创作了一批真实反映中国社会状况的电影,叙事沉静,语言朴实,体现了纪实美学的影像风格。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照,边缘人物的淳朴感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冷峻的现实中保持了一种温暖的基调,显示出他对现实主义的致敬,也表现了其深刻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KeyWords): 贾樟柯;审美接受;人文情怀;叙事空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0年度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2020233)
作者(Authors): 高胜利;刘玲;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67-169.
- [2]贾樟柯.贾想1996-200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0.
- [3]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N].成都商报,2006,(08).
- [4]林旭东,张亚璇,等.贾樟柯电影[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137.
- [5]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
- [6]颜海洲.大时代普通人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D].华中师范大学.2009:13.
- [7]陈阳.贾樟柯电影的意义[J].人文杂志,2008(02).
- [8]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6.
- [9]徐竟涵.“剧情之外的美感”——浅析贾樟柯“混杂性”的纪实美学[J].当代电影,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