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林白前期小说的异质性——以《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为中心Restudy of Heterogeneity of Lin Bai's Previous Novels——Focusing on A Person's War and Well,the Room
任杰
摘要(Abstract):
林白在九十年代前后的写作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影响持续至今。从《一个人的战争》到《说吧,房间》风格的某些转变显示出了林白对创作转型所做的努力,但其前期小说的底色完全一致,都是一种异于以往中国文坛主潮的异质性书写。这种书写的异质性体现为两方面的核心指向,一是凸显个人话语,二是张扬女性意识。她前期小说的书写特征也颇为鲜明,主要有四点,一是回绕盘旋、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二是基于躯体经验的语言狂欢,三是"海面上的珍珠"般的细节描写,四是作为素材来源的个体记忆与经验的反复书写。
关键词(KeyWords): 林白;异质性;女性;个人;书写特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任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张京媛,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2]李怡.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62.
- [3]林白,荒林,徐小斌,谭湘.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四人谈[J].南方文坛,1997(2):33.
- [4]王德威.如此繁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32.
- [5]林白.一个人的战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 [6]杨新.女性:无处逃遁的网中之鱼——读林白的《说吧,房间》[J].当代文坛,1999(1):46.
- [7]林白.自述[J].小说评论,2002(5).
- [8]林白.致命的飞翔,红艳见闻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44.
- [9]林白.说吧,房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 [10]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5.
- [11]赖翅萍.试论林白对女性生命世界的个体化书写[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 [12]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五四”至新时期女性写作中自我之流变[J].社会科学研究,2005(2):156.
- [13]林白.我与散文,秘密之花:林白散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99.
- [14]傅春晖,彭金定.话语权力关系的社会学诠释[J].求索,2007(5):79.
- [15]米歇尔·福柯.通往无限的语言,声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文选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16]陈思和.林白论[J].作家,1998(5):108.
- [17]南帆.写作与飞翔——读林白的小说[J].山花,1998(7):81.
- [18]叶立文,林白.虚构的记忆[J].小说评论,2002(5):45.
- [19]林白.瓶中之水,红艳见闻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130.
- [20]林白.语言与声音,秘密之花:林白散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38.
- [21]陈戎.我并非要告诉你什么真理——与林白关于《至一九七五》的对话[N].北京日报2008-1-21(14).
- [22]项静.经验与书写:一个人的总结:林白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6(2):155.
- (1)林白前期小说以长篇小说《说吧,房间》(发表于《花城》1997年第3期)为界,这部小说及之前的作品都可看作她的前期作品。前后期的划分主要依据其创作风格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