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一、理论研究思考部分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和政策,需要通观长远及全局,需要科学地研究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堰市具有车城、新城、边城的特点,作为车城,汽车产业先进的工业需要造就适应汽车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各种人才。作为新城6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各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特别是教育的基础薄弱,各个方面都需要投资建设,而经济实力有限,教育投资必然受制于经济增长。作为边城离省城较远,比较闭塞,信息传递较
199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王振明
<正> 目前要搞好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设第一流企业,要同时作好两方面的工作,即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它已显示出重要的作用,而被誉为“企业之魂”。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精神力量,是党的领导的体现,是改革开放的保障,是企业建设之本,是企业工作的生命线。这两者都是不可
1992年0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吴杏德
<正> 哲学本身是一门能给人智慧的学问。高校之所以要把它作为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就是要使大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科学的哲理思辨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进而去创造生活。可是,由于我们惯用和因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哲学公共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大学生甚至把它叫做“老北京唠叨古化石”。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改进高校哲学公共课的课堂
1992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李杏梅
<正> 所谓品德,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品质是指人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本质。它是就人的个性而言的,比如某家的孩子经常帮邻居、同学做好事,人们便称他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就是这个孩子的个人品质。而道德准则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规范和准则。如“尊老爱幼”就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违反了这一道德
1992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盛文庭
<正>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发展文艺批评的理论工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当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刚刚萌芽与生长的初期,鲁迅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发表过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意见,形成一整套鲁迅文艺批评体系,奠定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文艺批评理论基础,至今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992年01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张家顺
<正> 曹操的《薤露》、《蒿里》两篇乐府诗,后人目为“汉末实录”。因此理解这两首诗尤应评参史实。近日重读《蒿里行》,觉得诸家注本在解释首四句时,咸以“义士”指袁绍、袁术等,以为前四句都是对绍、术等人而言,这种说法似乎与史实不谐,失了作者本意。愚以为首四句乃曹操自明本志之言,“义士”实是曹操自指。始陈鄙见如下:
1992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 杨希武
<正> 马致远的著名杂剧《汉宫秋》所塑造的主要人物——汉元帝,是个具有多重性格的舞台艺术形象。政治上,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在爱情方面他却是个笃诚专一的情种。对前者,作者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对后者,作者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反映了作者借古喻今的创作意图和美刺的传统文艺思想。
1992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田雨泽
<正> 于谦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明代诗坛上一颗璀灿的明星。他的诗歌,既展露了他报国爱民的政治情怀,也显示了他坚贞廉洁的崇高人格。对于谦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巨大认识价值,古往今来的评论家们都一致予以肯定和褒扬,笔者也曾在这个方面作过一点粗浅的探讨。①但对于谦诗歌艺术性方面的研究,往往为人们所轻视。于谦诗歌的艺术性,固然远不及李、杜,较之苏轼、陆游,
1992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刘巨才
<正>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代表市民阶层的人文主义思潮,在妇女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同情妇女,怀疑和否定封建礼教,怀疑和否定男尊女卑妇女观的进步思想。这种新的男女平等妇女观胚芽最初的艺术形态表现在《牡丹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①、《镜花缘》等一系列同情和尊重妇女的文艺作品之中。
1992年01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郑春元
<正> (三)虚中寓实,为人物形象显影氛围是一种虚的东西,但它虚中寓实,表现“实”的某些特质。一些作品常常化实为虚,通过渲染氛围来表现人物。乡土作家汪曾祺在谈创作体验时说过:“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是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汪曾祺小说选·序》)“气氛即人物”确为至言,简洁地说出了氛围表现人物的作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没有直接去写如何
1992年01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陈淅生
<正> (二)关于放与收的方法所谓放与收的方法,是指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不同内容和对象所采取的不同的放收办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1、分段分期放收:这种方法,是将放与收有计划地分成阶段和时期,逐步放逐步收(用A代表放,B
1992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贾行宪
<正> 高考作文是语文答卷成绩优劣的决定因素,所以,高考作文指导就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最为重视也最为头痛的问题。问题之一:讲述作文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对学生实际操作根本无济于事,教、学双方皆感空泛。问题之二:误解写作要多练的古训,盲目地搞大量各类题型训练,学生无力完成亦无多少收获。那么,寻求既“经济实惠”又符合“长远利益”,也就是既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作文能力又能掌握较好应考的方法,就成为高
1992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8 ] - 严健民
<正> “吻”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义与呼吸有关时,历代注家都认为是“呼气”义,比如:《玉篇》:“(?),嘘,吹之也。”《汉书·王褒传》:“(?)嘘呼吸如侨松。”注:颜师古曰,(?)嘘,皆张口出气也。”《辞源》:“(?),吐出。”《中文大辞典》:“张口出气也。”
1992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柳忠贤
<正> 翻译是把译出语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用恰切的译入语重新表达出来的一门艺术和科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翻译也就是使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达到信息交流的工具。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必须借助于语言符号(口语中是使用音符)。不同的语言都
1992年01期 57-6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