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朝东;朱光亚;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西方进化论思想来看待中国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时过境迁,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回想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面临变革的存亡时刻,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这种思想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在西学东渐之际,先生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先秦诸子,立意甚佳,含义甚远,触及中西哲学分野的源头。我们权以先生之分析,来再探中西哲学之不同。
2009年02期 v.22;No.8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胡元志;
庄子和康德分别以"逍遥游"和"意志自律"为实质建立起各自的自由观。庄子通过"体道"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实现人生自由的最终途径;而康德则通过道德主体的实践达到自由的必然性,"自在之物"独立于自然因果律之外,是自由的显现。庄子的自由观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体验,相比之下,康德的自由观则建立在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2009年02期 v.22;No.8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何安峰;
孟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还是内心蕴涵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精神的哲学家。他有着睥睨王者、踔厉风发的人格风范,尚志的人格品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格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孟子这种独立人格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于当前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塑造和完善现代人格,提升现代人的人生境界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9年02期 v.22;No.8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萧岛泉;2009年02期 v.22;No.8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赵强社;
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是一个全新课题,必须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陕西咸阳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启示人们,不论选择哪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都必须把握以下原则:突出产业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基础突破,充分尊重民意,健全体制机制。同时必须注意解决一些共性问题。
2009年02期 v.22;No.8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 赵辉;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竞争的基础和保障,是创造效益和获得发展的资本。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关键人力资源的流失非常严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有多重原因,可采取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则,打造有效的领导力等应对措施。
2009年02期 v.22;No.8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方宝;
Likert等级量表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调查工具。从量表的构制、调查的开展、数据的录入等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影响Likert等级量表调查结果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2009年02期 v.22;No.83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121 ] - 简磊;
核心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能力、才干的最基本估计,西方人格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对此已做了一些探讨。本文对近几年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以及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组织管理等的关系,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2009年02期 v.22;No.8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2 ]
- 徐萍;
女性形象是南北朝乐府民歌中主要表现的对象,虽然南北朝同属一个时代,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有相通之处,但由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点,如女性表达情感的方式、容貌服饰、地位、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各不相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南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生活安定,自然环境优美,但女性受封建压迫,不能自由选择婚姻。北朝多为游牧民族,地处荒漠,战乱繁多,经济衰败,女子成为主要劳动力,地位有所提高。
2009年02期 v.22;No.8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张继红;
艾青在"归来"后的诗歌中表现出了较鲜明的寻找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而且在对个体精神创伤的沉思和人生价值的寻找中表现出一种乐观的心态,这是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寻找光明、向往黎明的艾青的"回归"。从写个体的受难与精神创伤来说,"回归"本身同当代文学建立了一种正常的文学秩序。
2009年02期 v.22;No.8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陈永辉;
重主观表现、凸出个人的主体地位是后印象派的鲜明艺术特征,这种共同的艺术特征在塞尚、凡高和高更各自的绘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传统"整一性"的破碎和个人"整一性"的崛起、新的艺术观念的输入和现代摄影技术的推动、印象主义自身发展的不断重组分化是后印象派诞生的主要原因。
2009年02期 v.22;No.8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 - 李永艳;
在当代流行歌曲中加入古典文学元素已成为另一种"流行"趋势。从歌众接受的角度来说,首先是因为当前流行歌词的雷同、低俗等不健康、不积极的状况不能满足受众文化程度和艺术品味不断提高的需求,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品味,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其次,距离产生美,古典文学自"五四"开始被人们疏远,现在反而愈加显示出悠远的魅力。
2009年02期 v.22;No.8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 ]
- 张勇;李小波;钱美荣;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观念的更新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三个阶段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高职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和开发实践,为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9年02期 v.22;No.8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陈丽琴;张道珍;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文章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9年02期 v.22;No.8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7 ] - 刘建潮;卞平;李顺军;赵明炯;
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模具专业"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冲压件为载体,按照模具类型构建了该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实例引导,任务驱动,学练结合,情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制定了强化能力、过程考核办法。
2009年02期 v.22;No.83 89-9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0 ] - 梁铭;杨胜利;夏德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载体的选择、学习情境的设计、考核方案的设计等一系列步骤完整地探讨了如何完成"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案设计。
2009年02期 v.22;No.8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干国胜;姚强;
缄默知识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的知识形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在"干中学"是获取该专业缄默知识最有效的途径,缄默知识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显性知识获取、实践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9年02期 v.22;No.83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 周翎;江黎娥;
随着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拓展课程资源空间,引进和利用更多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保障,本文提出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即首先要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其次是立体化教材建设和外语资源库的建设,以及如何深层次开发大学英语课程资源。
2009年02期 v.22;No.8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