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文;李杰;
现代化进程自其发端就从未止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性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离心力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就此断裂开。人们对此种历史意义上的断裂机制的后果——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巨大差异的探讨也从未停止。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家乐福事件"为例,通过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分析了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征及其实质,对于新时期弘扬和创新爱国主义传统,更加理性有力地爱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04期 No.7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崔义成;於全收;
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从15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结构;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和标准以及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伟大旗帜的有机统一。
2008年04期 No.7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李保峰;
党的十七大报告辩证、客观地分析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和特征,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中国在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最新成果,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色。
2008年04期 No.79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田平;
基本国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其出处及以何种形式体现等问题,说法众多,并无一致的认识,造成了理论研究和实际使用中的混乱。经查证相关资料,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和体现形式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其内容主要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耕地、长治久安、环境保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男女平等、保护资源和水土保持等九项内容。
2008年04期 No.7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2 ] - 王小斌;
随着电子政务的全球化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本文在探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如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评估体系;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2008年04期 No.7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吴凤亚;华小钢;
自认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而古老的制度,它孕育于辩论主义原则的基础之上。自认拥有约束当事人和法院以及免除另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但并非所有的自认都能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效力,其受到一定的限制。自认的限制虽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有所涉及,但在实践过程或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民事诉讼中自认的限制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索。
2008年04期 No.7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 罗桃荣;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执行标的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以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行为。作为民事执行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实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试图从实务角度分析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008年04期 No.79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9 ] - 许文泽;刘永雷;
分析我国学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不同看法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现状与不足,认为必须有限制地在刑诉法中正式确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确立非法搜查、扣押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秘密侦查监听排除规则。
2008年04期 No.7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万菊;
关于环境权的保障和实现问题的探讨,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两类代表性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环境权应该通过立法确认宪法环境权,并将其具体化为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诉讼、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来实现;另一类观点则认为:环境权的实现,需要在法律上普遍设定义务,依靠各义务主体主动履行义务现。本文就是对第二类的观点深入探析,希望就如何具体分配义务主体的义务,并如何监督其履行义务提出自己的一些初步建议。
2008年04期 No.79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4 ]
- 童元松;
清末票号盛极而衰,年存放款及汇兑额逐年降低,究其原因有其自身的弊端、不良的宏观环境、现代金融机构的竞争和金融风潮的影响。
2008年04期 No.7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黄文治;王鹍;
1915年日本政府对华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以及有关的中日交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外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袁世凯时期围绕着"二十一条"要求展开的交涉,其后形成了民国史上最为屈辱的一批不平等条约——"民四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关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的研究,学术界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论文试图在2007年前出版的已有的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袁世凯时期中日"二十一条"要求事件之研究状况,作一个系统的历史考察。
2008年04期 No.79 53-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金陵;金克剑;
沅陵龙舟竞渡是为了祭祀苗族先祖盘瓠,它远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竞渡。屈原在《湘君》、《东君》等诗中曾对沅陵龙舟进行过激情的描写,说明沅陵龙舟竞渡起初跟屈原毫无关系。让沅陵龙舟竞渡与屈原人事相关联的人是欧回和刘禹锡,他们使得沅陵龙舟竞渡原始巫祭色彩注入了爱国的新思想。沅陵龙舟竞渡拥有四个世界之最。因此,将中国传统龙舟竞渡的故乡定于沅陵是可信的。
2008年04期 No.7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4 ] - 杨慧慧;
清代镇江府金坛于家,在明代后期,因复杂的政局变动和东林党人讲学运动,走入江南文化望族之列。在清代,于家族人有数十人进士及第,于振、于敏中兄弟分别是雍正、乾隆朝的状元,科举上的隆显进一步奠定了家族文化繁盛的根基。清代的于家人还在编修诸书等国家文化工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于敏中以状元儒臣入相,并且兼任四库馆的总裁,在《四库全书》的编修上用力颇深。
2008年04期 No.7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牛建生;
同乡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形态,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一种集体习惯,并伴随职工或企业的迁移不断发展,已成为企业文化创生的基础。对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要求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气度,多元品格。
2008年04期 No.7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党小苗;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2008年04期 No.7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0 ] - 鲍承荣;王耀华;赵利群;
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方面分别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建立了以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的现金流量分析体系。
2008年04期 No.7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张学福;
文本解读,狭义上,也称批评性阅读,是读者联系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理解文本思想内涵,并对文本意蕴做出评价。社会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低级形态,更接近社会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对读者的文本解读的影响也就更为直接,它的渗入原因主要有社会观念特性因素、文本自身特性因素和读者因素三方面。其渗入表现也主要体现为:一是影响解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二是影响解读者的文本理解。总之,在文学文本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考察文本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研究主体转向读者的解读因素的今天,考察文本解读与社会观念的渗入问题对现代文学欣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2008年04期 No.7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朱道平;
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对于陶渊明的研究,但多数是从文学角度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试图从陶渊明作品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其人生观,并由陶渊明对战争、士庶、自然及贫困生死等方面的认知来对其阐释并探析其影响。
2008年04期 No.7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陈文建;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着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2008年04期 No.79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潘佳麟;
柳湘莲在《红楼梦》中,他似流星般一闪而过,但其光芒却耀眼夺目,刺破了黑暗的夜空。柳湘莲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个性特征可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冷"与"热"。这两种最极端、最不能相容的情感,在他身上交织于一身。实现了"冷"中有"热,""热"中有"冷",既矛盾又统一,相映生辉,并随环境的变化而相互转化。"冷",是傲霜雪,斗腐恶,性格傲岸,"热",是满腔热血酬知己,具有侠义之风。
2008年04期 No.79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吴翔宇;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2008年04期 No.7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石杰;
悲剧意识是《离离原上草》中的主人公欧阳独离的显著精神特征。与欧阳独离的生活经历同步,其悲剧意识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悲剧意识的萌生、悲剧意识的发展和悲剧思想的形成。它表现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认识,彰显了人在苦难面前的坚强意志,作品对历史的表述也因之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2008年04期 No.7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郑春元;
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南北两大故事村伍家沟村、耿村都流传大量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富有丰富的文化蕴涵。两村民间传说在反映下层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农民起义领袖、帝王的多重人性、及人性裂变表现出两种文化心理倾向方面是相似的。不同之处是伍家沟村的民间传说更深切地表现了热爱乡土的深切情怀,下层民众的武当道教的信仰。耿村民间传说更强烈地表现人民群众的壮烈的爱国情怀及尊崇儒家思想文化的心理倾向。两村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处在不同的文化圈造成了两村民间传说不同的文化蕴涵。
2008年04期 No.7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8 ] - 张莹;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较多的吸收了古典哲学中道家"逍遥以游"的旷达超脱和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千秋情怀的精神内核。在行者的路上或者"神游"的历史情境展开与先哲、与历史、与文明的审美对话,思索着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从而达到一种宗教式的人生体悟,体现了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执著追寻。
2008年04期 No.7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黄艳峰;
莎剧中引用了很多古希腊罗马神话意象,这些意象在莎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三位名家译本的比较分析,试图探索这些神话意象的理想翻译方式。
2008年04期 No.7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张春香;万娟;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界定、内容、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拟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08年04期 No.79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7 ] - 郑道志;
分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进取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精神几个方面。明确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了学校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途径。
2008年04期 No.7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陈习知;
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犯罪加害人与犯罪被害人同时为在校大学生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借鉴现代被害人学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作为潜在犯罪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条件,全面揭示大学生的刑事犯罪被害性,并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措施,是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重要途径。
2008年04期 No.79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张西平;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入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2008年04期 No.7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7 ] - 贾连庆;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相应地也提供一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2008年04期 No.7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