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爱萍;江鹏飞;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针对高职院校在技术迭代中出现的人才培养滞后、产教融合浅层、师资能力结构性失衡三大痛点,提出以师资能力为枢纽的办学能力提升路径,构建“Technology-Education-Industry(TEI)三维协同模型”,聚焦师资能力提升这一核心抓手,依托省级TEI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数据画像精准诊断能力缺口,通过能力进阶、制度突破、生态重构,从而整体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2025年04期 v.38;No.18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胡立群;赵丽;张承富;
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职业教育“五金”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职业教育“五金”建设面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师资队伍数字素养不足、实践基地数字化水平低以及教材更新周期长等诸多挑战,数字赋能“五金”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数字化技术在专业、课程、师资、实践基地和教材建设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2025年04期 v.38;No.18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丹丹;
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征,促使职业教育理念发生深刻变革。当前,广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区域布局失衡、产教融合浅表化、双师型教师短缺、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现实堵点,难以有效支撑高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刚性需求。本文在对广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设路径。
2025年04期 v.38;No.18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丹丹;金国锋;刘成尧;
浙江省县域集成电路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模式面临产业基础差异、教育供给结构失衡和合作机制浅层化等挑战。基于“一县一品”战略,提出构建差异化产业定位、技能导向教育体系、产教人才联动链条和四链融合发展格局的解决方案。在政策红利释放、区域协同推进、数字转型赋能、职教改革深化等多重驱动下,通过产业基因精准定位、激活多元主体协同育人、重塑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建设开放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及构建数据驱动评价体系等路径,推动形成“政校行企”四元协同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格局。该模式为县域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精准的人才支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38;No.18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莉;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职英语情感教育面临着技术赋能与人文失焦的双重挑战。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师生情感纽带弱化、虚实场域情感真实性流失、工具理性压制价值理性等结构性矛盾,通过技术赋能、场域融合和价值建构三个层面,构建具身化、动态化和伦理化的高职英语情感教育范式。高职英语教师需在技术应用中嵌入人文关怀,平衡算法推荐与情感共鸣的关系,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闭环式情感干预系统和融合量化指标与质性档案的混合评估体系,在技术接纳与文化批判间保持张力,将冰冷算法转化为温暖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生产力工具。
2025年04期 v.38;No.18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