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昌龙;罗立明;陈方亦;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化校园建设为例,依托智慧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贯通研发与应用关键环节,提出构建集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产教共同体”的建议,以期为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7;No.17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易杰;
工程机械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对接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工程机械产业链对接智能制造专业群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岗课赛证”融合,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保障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对接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7;No.17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郑水祥;王宏超;谭凯;
高职学生学业增值评价是一种多主体参与、多维度互补、多方法结合、多平台共享的新型教育评价方式。本文围绕高职学生增值评价的价值内涵特征:结构全面性:关注学生发展始末;评价多元性:落实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协调发展性:需瞻“前”顾“后”;运用灵活性:模型分析工具的科学拣择,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学业增值评价中现实困境,分析原因,提出高职学生学业增值评价要坚持评价引导的强化: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评价过程的规范:实现评价主体的联合构建;关注评价分析模型的选择:优化学生数据的处理与分享。
2024年01期 v.37;No.172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罗霞;
数字化时代,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课程转型问题成为改革的热点。数字化转型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而言存在两个机理,一是数字化赋能课程革新,二是数字化赋能课程转型。但是,当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仍存在教育技术的滞后性、授课观念的传统性、课程内容的混乱性与校企合作的浅显性等困难。基于此,提出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策略,一是加快技术引进,促进课程升级;二是驱动观念转变,促进课程更新;三是重构知识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四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课程衔接。
2024年01期 v.37;No.17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庞芳;刘振平;
东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有着中文教育支撑正向、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程度高、发展空间广阔等优势,但在师资培养上面临着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专业性单一、专业教师培养或转型周期长等困境。企业孵化、产教融合;依托“互联网+”建设汉语学习新平台;深化学历教育,加快专业师资发展一体化建设;一国一策,打造国别化的专业教师;根据产业需求,国内外分区培养是解决东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师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1期 v.37;No.172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肖祯怀;
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资料,应用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2002年至2022年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核心议题、关键时期及演进脉络。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创新、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研究归纳了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趋势提出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
2024年01期 v.37;No.172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