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高职教育研究

  • 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基于工匠精神视阈

    李富;

    通过分析德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高职教育为促进经济增长贡献和增加产业适应性,培育工匠精神的切入途径,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都随产业的发展而进行变革,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各国高职教育都在专业设置和校企合作两方面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但相对而言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融入更加成熟,发展中国家高职教育工匠精神融入处于起步或者不重视的状态。

    2017年06期 v.30;No.13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邵翠兰;廖继红;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累科学知识、改进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理论等"科学精神"素养,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现状,探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科学精神"素养路径,既是时代发展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7年06期 v.30;No.135 6-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职创业教育中的学分替代之探索与实践

    丁琳芝;徐玉成;金航飞;

    在创业教育的探索中,一些高职院校发展了学分替代,学分替代是指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所取得的业绩能用以替代相关课程的学分。在实践探索中,学分替代有效地推动了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分析学分替代发展的基础上,就其组织实施及路径选择进行探讨,以期对高职创业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2017年06期 v.30;No.13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研究

    石青青;施复兴;

    职业能力接续培养是实现中高本衔接、职普融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纽带和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产业提档升级、结构调整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中高本职业能力纵向衔接、职普职业能力横向融通和中高本贯通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延续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路径:一是提高中高本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契合度,二是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无缝对接,三是制定贯通职业能力接续培养的招生制度。

    2017年06期 v.30;No.135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建设研究

    姚家春;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积极探索建设的内容与评价内容,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开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2017年06期 v.30;No.13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专题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发展教育扶贫——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政府订单班”为例

    王昕;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攻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更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期,举办"政府订单班"是人才培训模式创新之举,更是教育扶贫发展之需。只有补齐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才能牵住教育扶贫的"牛鼻子",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

    2017年06期 v.30;No.135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引智 产业支撑 多元助力扶贫攻坚——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案例

    杨大荣;

    教育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办学理念,恪守"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思路,采取教育引智、产业支撑、多元助力等举措助力扶贫攻坚,有效实现了对帮扶村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2017年06期 v.30;No.13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吹糠见米的实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战略思想

    刘碧峰;

    当前,扶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做出做吹糠见米的实事,对有序、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可借鉴之法,助推贫困地区尽快精准脱贫。

    2017年06期 v.30;No.135 27-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勇担社会责任 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

    张斌;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衡量高校综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高校自身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多年来川北幼专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办学的路子,依托专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地对接,培养紧缺人才,传承地方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17年06期 v.30;No.135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职教“唤醒”贫困村“出列”研究——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

    赵福奎;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开展"职教扶贫"研究,探索"职教‘洗脑’、融合‘产教’"之路,"唤醒"了贫困村"出列",实现了贫困"摘帽"目标。

    2017年06期 v.30;No.135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十堰经济文化研究

  • 十堰市社区O2O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的研究

    罗立明;

    社区O2O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具体化应用表现,为了挖掘市场机会,资本市场、BAT与实体商业纷纷加速布局社区O2O领域。本文将从社区O2O及社区O2O价值生态网进行阐述,分析社区O2O的背景及各项关键要素,进而解析十堰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社区O2O行业发展现状,从而提出发展十堰市社区O2O的对策,以期对十堰市发展社区O2O提供启示。

    2017年06期 v.30;No.13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十堰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杜军;陈丽琴;

    财政科技支出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该类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是新一轮财政科技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十堰市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分类、实践状况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政科技支出全过程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信息化、智能化绩效评价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7年06期 v.30;No.135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济研究

  • “茶+康养+旅游”品牌模式塑造研究——以清江宜昌段为例

    戚龙琦;吴绪久;

    "茶+康养+旅游"品牌的塑造属于跨领域研究范畴,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如今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以清江宜昌段为例,分析了当地茶产业概况,以及茶、康养、旅游资源融合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提炼出"茶+康养+旅游"品牌模式塑造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品牌塑造的主要策略。同时,文章指出三者融合发展的品牌模式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回应,有效增强了清江(宜昌)的茶、康养、旅游资源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2017年06期 v.30;No.13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营改增后社会综合治税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九江市为例

    阙红艳;邓安瑞;

    营改增后大量涉税信息广泛分布于第三方手中,税务机关难以全面、及时掌握,同时税务机关还面临着组织收入、协同征管、优化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难题,迫切需要全社会的配合,社会综合治税有着现实的需求。本文以九江市为例,通过描述社会综合治税现状,分析营改增后社会综合治税存在的问题,并以"互联网+"的视角,从立法保障、运行保障、信息保障、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2017年06期 v.30;No.13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服刑罪犯财产刑执行有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余大伟;

    服刑罪犯财产刑履行直接关系到罪犯刑罚的变更和司法机关的公平公正。刑事判决中财产刑和财产性义务判处的瑕疵、刑事判决判项中未明确的财产性义务的履行、考量罪犯财产刑履行中存在的错误倾向等问题是刑罚变更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涉及法律认识、刑罚功能、处遇均衡等多个层面,以实证角度探讨制约服刑罪犯财产刑执行难的困境,有利于系统地从制度层面构建完善的刑罚执行及其监督制度。

    2017年06期 v.30;No.13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台湾地区醉酒犯罪可罚性标准的考察及其启示

    胡树琪;

    醉酒犯罪一直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我国台湾地区在醉酒犯罪问题中引入原因自由行为作为分析的方法,发展出特有的处理与思考。通过对台湾地区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范围、类型以及可罚性依据等问题进行考察,并对比分析大陆地区在醉酒犯罪归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判定醉酒人刑事责任时注重考察其主观罪过心理、明确醉酒犯罪中主观要素的判定标准两个方面完善大陆地区醉酒犯罪的归责模式。

    2017年06期 v.30;No.135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犯罪构成体系之辨析

    蔡婷婷;

    犯罪构成作为认定犯罪的基本模型,刑法理论界对其构成体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对各个体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三阶层体系由于其构建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相较于其他犯罪构成体系具有优越性,应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予以适用。同时,在适用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判断优先于主观判断,形式判断优先于实质判断的基本原则。

    2017年06期 v.30;No.13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非法拘禁致被害人自杀的刑事责任

    马春辉;

    非法拘禁导致被害人自杀身亡,行为人是否成立"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理论上存在肯定说、否定说、折中说等观点,上述观点均存在瑕疵,导致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承担的刑事责任相差甚大。对于此种情况,应当引入"不作为"的理论,因为非法拘禁行为使得被害人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行为人对被害人的生命安全负有保护义务,有义务阻止被害人自杀事件的发生,能履行而未履行这种保护义务的,视其主观罪过不同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非法拘禁罪(基本犯)数罪并罚。

    2017年06期 v.30;No.135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乐死的哲理思辨与未来展望——以韩国《安乐死法》的颁行为切入

    封韬;

    安乐死是一个涉及哲学、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永恒命题。世界各国的安乐死立法也迥然相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过关于安乐死的学术讨论。然而安乐死在我国立法中至今仍未迈出一步,司法实践的案例裁判结果也并不统一。安乐死争议的重点在于,当主体以契约的形式委托医生代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时,这一行为所面临的伦理、道德、刑法等层面的困境。但是,安乐死使临终病人有尊严、无痛苦地死亡,这个层面上安乐死无疑是人道的、有价值的。

    2017年06期 v.30;No.135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影视

  • 心音有声,何妨无弦——陶渊明手抚无弦琴之文化意象分析

    刘芳;

    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传说由来已久,此说虽有史料记载,但其中真假莫辨,而后代文人或迎合此说或避重就轻,倾向于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符号来表现文人意趣。本文将从无弦琴之器、琴之人、琴之音等角度探析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文化意象。

    2017年06期 v.30;No.13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舞台到银幕的华丽转身——论电影《丽人行》的改编艺术

    卢旭东;

    著名戏剧家田汉的剧作《丽人行》以三条线索分头讲述了女工刘金妹的遭遇,革命女性李新群在逆境中的奋进和摩登女性梁若英的动摇与醒悟。该作在194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导演陈鲤庭以丰富的话剧创作经验,握住了原剧中的戏剧性因素,又做了许多电影化的处理,如多镜头的运用、生活细节的表现等,使该片的电影性和戏剧性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人物塑造将扁平人物圆形化,在结构上实现了单一结构复杂化。

    2017年06期 v.30;No.135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编辑·传播

  • 地方媒体在大型报道中的多平台设置研究——以《十堰晚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系列报道为例

    宋梦;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地方媒体在大型报道中也开始着力运用多平台实现全方位的采访报道。《十堰晚报》作为十堰重要的市级媒体,在报道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这一世界性盛会时,也通过多媒体平台的运用,实现报道升级。通过晚报多平台对论坛活动的议程设置研究,可以看出十堰媒体融合发展的水平,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2017年06期 v.30;No.135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人才培养思考

    姚春娜;吴滨;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同科技大国、论文强国相比,完全不能匹配。部分原因是科技期刊的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拟讨论在大数据及多媒介传播途径下,科技期刊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办刊素养问题。

    2017年06期 v.30;No.13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成语大会》的成语文化传播呈现

    杨曙;

    《中国成语大会》是一档原创的成语竞猜节目,在当前倡导传承优秀文化体系的大背景下,开创该节目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成语大会》中的成语文化传播呈现包括四个方面:明确节目的职责;实现娱乐化的范式;满足观众的需求;邀请专家进行指点。从长远看,开创该节目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实践,会在长远夺得收视率。

    2017年06期 v.30;No.135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理工应用

  • 基于低秩近似与非局部稀疏的图像去噪

    刘绪娇;王妍婷;

    基于低秩近似方法进行图像去噪逐渐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将图像块分解成一个低秩矩阵和噪声矩阵,利用矩阵的秩来约束图像块的相似性,且现有的非局部稀疏表示算法利用图像块的自相似性进行去噪。鉴于此,提出低秩近似与非局部稀疏的图像去噪模型。该算法加强了图像分解的全局稀疏性约束,更好地保留了图像的细节和边缘信息。

    2017年06期 v.30;No.13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关于液压管品质的测试系统设计

    赵磊;赵峰;

    根据GB16897-2010《制动软管的结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26143-2010《液压管接头试验方法》标准要求,设计一种满足液压管接头、制动软管等液压介质输送部件的循环压力和耐候性试验各功能的测试系统,并详细阐明了试验过程的各项要求。

    2017年06期 v.30;No.13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2017年峰会活动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正>"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是在秦巴地区高职院校之间成立的一个高职教育研讨性学术组织。由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起,并于2010年4月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告成立。论坛成立旨在将秦巴山区高职院校联系起来,组建成区域联合体,使之成为秦巴山区高职院校合作的平台、交流的窗口、联系的纽带,以破解共同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同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整体优势,打造办学特色,促进秦巴山区社会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7年06期 v.30;No.13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总目次

    <正>~~

    2017年06期 v.30;No.135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简介

    <正>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承担全院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教学任务,现设有大学语文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大学体育教研室和体育设施管理科。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系部大力支持下,公共课部坚守"服务专业、服务职业、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接、融人各教学系,共同设计、开发、定制、建设公共课程;探索情境

    2017年06期 v.30;No.135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