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 德国奥地利职业教育考察见闻及启示

    张德新;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体系比较完整,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比较突出,积累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德国和奥地利两国几所职业技术学校的考察,结合对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决定的学习,阐述了高职教育在办学定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启示。

    2006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浅论

    李南峰;李军;王燕;李伟;

    影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高职院校设置过多、过滥,招生成本高,经费投入体制不顺,贫困生问题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未真正建立“立交桥”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做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强高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探讨

    张西平;赵红文;

    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学生就业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强化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和就业能力;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职业指导,开展职业模拟教学,建立职业指导基地,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狠抓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

    2006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内在关联性探究

    石新军;

    科学与人文发生严重分离,科学知识的灌输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主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割与分离的弊端过强,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客观上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须达到新的融合。本文深入地考察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关联意义,提出既要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又要培养具有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的人才观念。

    2006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育产业化引起的几点思考

    王秀华;

    近年来,“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一股热潮蔓延到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很大冲击。如何看待这股热潮,笔者将从对教育产业化之多种说法的分析中,提出一孔之见,以供思考。

    2006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傅伟;

    在信息时代,由于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校教师传统角色定位受到挑战,与传统的“权威和管理型教学”相比,信息时代的教学是一种“指导和服务型教学”,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传道、授业、解惑”与“学习指导、学习评估与资源提供”并重。新的角色定位要求高校教师具备“尊重”、“宽容”和“协作”这三种信息时代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

    2006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人为本: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赵仲兰;

    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肯定。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2006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析道德冷漠与道德行为重构

    刘浩;

    道德冷漠是个体在具备道德认识的前提下而于特殊的情境中选择“不作为”的一种道德现象,鉴于道德冷漠的日益普遍化趋势,本文试通过解析道德冷漠的行为选择及心理自调节机制,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道德冷漠的个体心理成因,从而重构个体的道德行为。

    2006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共犯中的责任分配问题

    张继钢;

    对共同犯罪的探讨,最终是为了解决共同犯罪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问题,即责任分配问题。责任分配指刑事责任量的分配,责任分配有其根据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共犯责任分配的有关问题予以初探。

    2006年0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刑事举证时效制度

    朱道华;

    刑事举证时效制度既是证据制度又是诉讼时效制度,该制度对防止庭审过程中的证据突袭、保障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增强诉讼可预测性、倡导证实信用理念均有着重大意义。在我国确立这一制度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在具体设计时应区别不同的情况确立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为了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确立诸如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2006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对日民间索赔的国际法分析

    张磊;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民间索赔案件数量逐渐增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犯罪的民事赔偿责任开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中国原告没有在一起案件中获得完全胜诉。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对截至目前提起的对日民间索赔案件进行了分类梳理,并针对日本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理由和依据予以剖析解读,以求分辨曲直,澄清责任。

    2006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见义勇为的认定与社会保障

    曾佳蓉;

    目前,我国各地先后立法对见义勇为者予以保护,但见义勇为者仍面临艰难处境,为此仍须完善并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社会保障。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是对见义勇为者予以社会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见义勇为者的各种合法利益实施全面的社会保障。这不仅有利于弘扬良好社会公德,也是社会主义法制所追求的目标。

    2006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教会女校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胡桂成;何永华;

    教会女校的创办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端。它虽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客观上却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006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差异

    李玲;

    人际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表情、姿势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进行人际沟通。本文论述了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差异。

    2006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郝一洁;陈芳德;林辉山;陈丽琴;

    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之初,政府无意干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需要,民营企业自发地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自主发展存在诸多弊病。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逐渐被纳入政府统一管理的范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的推动下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06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转换初探——兼析《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林辉山;兰芳;张萍;朱晓丹;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要从执行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转为执行更加规范、统一的新会计制度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民营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转换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加以论述和探讨。

    2006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音位看PSC错误和缺陷的判定

    刘松泉;

    PSC中错误和缺陷的判定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本文从标准的确立谈起,认为错误和缺陷要以普通话音位和国际音标为基础,从音位和非区别性特征上进行判定。

    2006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

    熊妮;

    本文首先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概念隐喻进行了阐释;然后运用实例解析了三种典型的概念隐喻,即战争隐喻,上下隐喻,容器隐喻是如何在新闻语篇中运作的。通过分析,人们能进而确信: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对人类思维方式、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2006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代咏物诗“柳”意象民族性艺术特征探论

    张莉莉;

    唐代咏物诗中的咏柳诗在意象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托物寓意传情三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咏柳诗在意象开拓方面由于古代溪桥文化赋予意象的情感性基础,加之诗人的优美想像,使得意象丰富多彩,从而也使得唐咏柳诗有了某种中华民族性。

    2006年01期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的价值取向

    李垣璋;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学园地中的一只奇葩,在价值取向上提倡孝道,主张勤俭持家;扬善弃恶,宣扬有恩必报,重视朋友兄弟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尊重读书人,推崇智慧,重视技艺,总体上是积极向善的,反映了下层民众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2006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中的狐信仰

    郑春元;

    伍家沟村民间故事反映了下层民众中的狐信仰,相信狐精有神通,有人性,狐在人间的活动主要是报恩、报怨、作祟殃人。伍家沟村故事所反映的狐信仰,积淀了原始宗教文化、佛教道教文化的内容,反映了下层民众狐信仰中求实惠、既敬奉又恐惧的矛盾心态。

    2006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柳较乾;王晓华;王蓉;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效应。其负面效应严重地干扰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上网、创建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工作队伍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互动教育与引导。

    2006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创新者应具备的素质

    吴杏德;燕嬿;杨先利;

    我们的时代需要创新。创新既是指提出前人从来没有提出的命题,也是指对已有命题和成果进行新的诠释;既是指推陈出新,也是指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现有的理论。创新者应该具备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学风,发现问题的独特眼光和优秀灵敏的情商。

    2006年01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王耀华;王襄;鲍承荣;

    本文探索了高职院校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阐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观念;进一步探索理顺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做法。

    2006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场血泪交织生死交恶的哲学论战(六)——杨献珍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论战中

    萧岛泉;

    2006年0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图书馆读者违章行为分析及管理对策

    杨丽;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违章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违章行为要加强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和规章制度建设,减少违章行为要提高馆员素质、拓展服务功能和读者参与管理。

    2006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师生角色定位

    刘君晓;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教育教学在思想、观念、模式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同时多媒体本身的局限性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计算机的辅助作用,以优化课堂教学。

    2006年01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开放性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研究

    卢玮;蒋玉芳;

    借教学中的“五个转变”说明开放性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应用的成功范式。应用表明,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极大地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明显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此外,该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006年01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家风采录

    2006年01期 8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