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新职;王梓林;
湖北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制度建设有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为了全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多因素地激励湖北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开展,需要在完善激励方式,增加激励途径,丰富激励手段,细化激励措施,增强激励力度的基础上,扩大科研激励主体和受激励主体范围,注重激励科研骨干成长与科研团队培育,关注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激励,考虑对科研业绩显著的高职院校给予激励,整体推进湖北省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全面提高。
2018年04期 v.31;No.13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咏平;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方式逐渐不再适应于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在此情形下,国内外众多的教育教学机构和学者提出了关于人才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现状入手,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的问题,提出造成高职院校无法有效展开人才分类培养和分层教育的原因机制,最终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8年04期 v.31;No.13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坚;
高校招生宣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说服性传播活动,说服性传播原理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当前高职院校"招生难"为背景,以"态度改变说服"模型为理论基础,从说服者、说服信息、说服情境和说服对象四个方面反思了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说服性策略,对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高职院校在把握招生宣传策略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占据主动权。
2018年04期 v.31;No.13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志雄;
数学课程应包括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两个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重视作为科学知识的数学课程的灌输,忽略了作为精神滋养层面的数学文化课程的素质培养。它们应相辅相成,从而相得益彰。把数学文化课作为高职数学的主修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再针对学习者不同的需要,主修或选修作为科学知识和工具的数学课程,是数学教学改革的良策和出路。
2018年04期 v.31;No.13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垚;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构建多层次刑事诉讼体系的重要一环,检察环节是该制度框架下的主要诉讼阶段。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参与的必要性应从被追诉人自愿性、当事人主义下控辩平衡两个层面加以理解。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特性,律师的原有的基础辩护权已延伸出程序启动的建议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建议权、定罪量刑协商权、特殊类型案件的程序否决权四大权利。
2018年04期 v.31;No.13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晗;
对于窃取虚拟财产的行为在刑法上该如何定性的问题,学界众说纷纭。目前主要存在犯罪否定说、盗窃说和计算机犯罪说,其中,主要争议点在于对虚拟财产能否被视为刑法上的"财物"的看法不同。从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和窃取行为侵害法益的实质来看,虚拟财产不具备完全的物权属性,它只是游戏运营商与玩家之间服务合同的一种权利证明。窃取虚拟财产行为并没有侵害被害人的财产权,其侵害的法益实质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定性为计算机犯罪更为合理。
2018年04期 v.31;No.13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鹏;
网络盗窃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中的一类常见犯罪,尽管此背景下的犯罪仍为传统类型的财产犯罪,但在网络空间中,线上线下的行为结合以及新型交易模式的出现,导致具体犯罪既遂判断上会与传统有所差异。而不论是传统的财产犯罪既遂理论,还是针对网络盗窃所产生的新型犯罪既遂学说,都无法与实践中发生的此类案件相匹配。相较之下,应当将行为人实际损害说适用于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盗窃罪犯罪既遂的认定,同时辅之以一定的刑罚配置,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种出现在新领域的新问题。
2018年04期 v.31;No.13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逸鸣;
《西游记》一书的主旨是什么,一直是历代学者探索不止、争论不休的话题。论文在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个历史阶段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对它们提出的"宗教说"、"游戏说"、"政治说"、"哲理说"等观点进行简明扼要的评述,并由此梳理出《西游记》主旨研究史的主流脉络。通过了解历代《西游记》主旨研究的得失,可以获得关于文学学术研究的宝贵启示。
2018年04期 v.31;No.139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世霞;
卡尔维诺在《不存在的骑士》中将现代人焦虑、虚无的生存状态描绘到极致,这与十九世纪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关于焦虑与绝望的研究颇有不谋而合之处。在实体性层面,小说主人公阿季卢尔福陷于肉体不存在的焦虑之中;在社会关系性层面,他在群体里受困于疏离与从众的两难窘境;在超越性的层面上,他将自身存在的根本价值与信仰建构在语言符号体系之内,这一体系也轻易崩毁。克尔凯郭尔的焦虑理论是二十世纪人类生存状态的先声,而卡尔维诺则以自己的寓言写作为这一理论做了生动的注解。
2018年04期 v.31;No.13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2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莉;
严歌苓的元叙述小说有非常明显的互文性。小说素材来源的有迹可寻使文章与现实形成互文性,但叙述者对小说素材的刻意颠覆又增加了文章的虚构性,因此,真实与虚构的结合形成了小说结构的张力美。其中,作者在对互文性的创造性塑造中,主要方式为叙述者的想象性描写和与人物的越轨性交流,而这种创造性的后果却以叙述者对故事的失控把握而告终,笔者认为作者正是通过对小说结局有意的失控掌握来体现其依循现实的创作观和对人性的尊重。
2018年04期 v.31;No.13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龚凌子;
80年代以来,学界对沈从文文学的研究大体走过了一个审美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演变的过程,这一时期学界对沈从文的研究走向了纵深的方向,但过多地集中在对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文人所坚持的文学自主观及其唯美主义文学思想的考察下,而对沈从文"民族品德重造"的文艺思想有所忽略。沈从文的文艺思想集《抽象的抒情》中不难发现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隐蔽的功利意识下蕴含的无功利的唯美倾向,因此,笔者将在这种思维的带领下,重新探讨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文学精神。
2018年04期 v.31;No.13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璐;
刘庆邦,当代颇具个人特色且作品高产的作家。其作品覆盖了长篇中篇短篇以及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文体,各个领域都颇有成就,其中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有"中国当今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在他将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短篇小说始终是他坚持并深爱的,他曾说过自己对短篇小说从里到外都是爱,每一篇都是他用心写的,都包含着他的一颗心。刘庆邦对生命充满关怀与尊重,他自觉地立于平民立场,深情地书写对于平民、现实的真实感受,与描写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以平等的视角去感受笔下平民的民生百态,他的平民意识中蕴含的是作家深刻的人文关怀以及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18年04期 v.31;No.13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慧;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因读者的追捧和"热读"创造了一系列的销售记录,被文化界中称为"张嘉佳现象"。尽管"张嘉佳现象"的形成和一般文化现象无异,都是迎合了其接受者的阅读心理,但是作为网络文学而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短篇的形式、"矫情"的内容、独特的人文关怀以及不同于传统文学的自我营销策略都使得这本书呈现出它的独特魅力。当然,即使是现象级超级畅销书,也避免不了"招黑"的命运,但是就"睡前故事"这个定位而言,它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2018年04期 v.31;No.13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