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高职研究

  • 湖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沈玲;郑强;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湖北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数字化转型对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湖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化教学与评估体系、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及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措施,以促进湖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2023年06期 v.36;No.17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十堰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张喜;

    十堰是“东方绿松石之乡”,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职教初心,探索出了绿松石雕刻“一专、二式、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特色教学,服务地方,传承匠心。“本土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够弥补十堰绿松石雕刻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空白,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3年06期 v.36;No.17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探究

    林育丹;王文勇;

    本文构建了一个三层次高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产教融合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产教融合各项目总体重要性较高,其中产业需求、教育供给和社会认可三个维度重要性较为突出,投入程度则相对一般。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形式、优化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产教融合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提升高校产教融合质量的对策建议。

    2023年06期 v.36;No.17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优化转型策略研究

    赵艳杰;陈婧;

    本文在科教融汇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不准确、科研技术创新平台水平不高、教学与科研的联动不足以及科研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树立科教融合意识、强化科教融合理念、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培养科教融合能力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等系列优化转型策略,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转型,教研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2023年06期 v.36;No.17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研究

    刘旭;李蕊;李焱;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而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和新形态,对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足、运行治理机制不完善、校企文化脱节等诸多问题。文章在总结近几年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依据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命运共同体视角出发提出了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和对策,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期 v.36;No.17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探析

    田平;黎苏晓;张玲;李阳露;

    工匠精神是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在中国传统工匠文化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成为人们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的文化基础和重要精神力量。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类型和重要力量,应不断创新工匠精神理念,全过程、全方位挖掘、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023年06期 v.36;No.17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十堰经济文化研究

  • 古郧关辨析

    陈敬华;蓝晓玲;姜星宇;陈君;陈静;

    “郧关”是楚国西北边陲重要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屏障,是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以制诏形式颁发的《津关令》中的五大军事要塞之一,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汉江流域古方国文化及汉水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长久以来,史学界对此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但由于时代久远,文献记载较少,对郧关因何得名,遗址在哪里,尚存异议。本文依据古籍史志等资料,通过方位位置、得名缘由、价值和意义的辨析过程,寻根探源话郧关,获得郧关在郧县城西,得名于楚国军事建制命名。

    2023年06期 v.36;No.171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效应研究——基于湖北省郧阳区的实证分析

    黄志毅;

    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文章以湖北省郧阳区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1年面板数据为例,首先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均衡及调节关系进行测度,继而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郧阳区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旅游产业短期波动对县域经济短期波动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旅游产业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调逐渐发展为优质协调的状态,协调类型由失调衰退发展成为协调上升,二者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但研究发现,郧阳区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同步性,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提出发展建议,探索郧阳区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路径。

    2023年06期 v.36;No.171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梁伟;赵世东;

    食用菌因其较高的食药价值,成为21世纪人类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餐桌上的必备佳肴。房县抢抓这一机遇,做好食用菌产业文章,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后发赶超路径。但通过调研发现,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异位、创新应用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等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房县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有益路径。

    2023年06期 v.36;No.17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十堰市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发展问题及对策

    赵亮;

    通过分析十堰市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推进帮扶车间稳定发展的对策: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兼顾长短期利益,在项目选择中谨慎考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发展方式;注重安全环保,防微杜渐。以上对策旨在促进帮扶车间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2023年06期 v.36;No.17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轻罪治理下司法限缩适用的完善进路

    成甜;

    从罪名增设、罪状扩张等方面可以窥见轻罪扩张已呈不可逆转之势,过于强调“除罪”与立法趋势相扞格,有违积极与消极刑法观主张的实质内核。束缚于刑事立法层面,不如强调刑事司法的谦抑,有必要借鉴域外法在刑事立法上扩大处罚范围,在司法上限制处罚范围的方式。同时,审慎适用诉前羁押措施,构建轻微罪记录注销制度等,通过司法的限缩适用发挥过滤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功能,实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2023年06期 v.36;No.17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定位探究

    韩忠伟;殷虹;

    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推动新时代检察职能转型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为实现检察机关把握有限监督、有度化解、有益补充、有效配合的定位,稳步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以分析现有学说观点,对检察机关复杂的化解手段进行解构,提出“劝议性化解机制”方式,明确检察机关在行政争议化解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而规范劝议性化解流程,健全机制,探索和创新化解方式,打造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保障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建立并推动检察机关进一步开展实质性化解工作。

    2023年06期 v.36;No.171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影视

  • 论王夫之诗无达志说中的自由阐释思想——兼谈“诗无达志”较“《诗》无达诂”的变异

    金书豪;

    “《诗》无达诂”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个著名命题,而王夫之的“诗无达志”说相比于“《诗》无达诂”说则不受学界重视。它们往往也被视为相似的命题,但实质上它们的不同是十分明显的。“诗无达志”说扩大了自由阐释的对象,将经典文本与诗歌文本都纳入了自由阐释的范围;强调了自由阐释的结果,将读者能够获得审美体验视为阐释的结果;讨论了自由阐释的方法,指出读者拥有直接表达所体验之情的自由。总体而言,诗无达志说在多个维度上较《诗》无达诂说发生了变异。

    2023年06期 v.36;No.171 62-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亮程研究综述(2009-2023)

    何家辉;

    自1999年《天涯》杂志推出“刘亮程散文专辑”以来,刘亮程散文经历了一个由研究热到回归平静的过程,但散文研究以及之后长篇小说研究的热度一直不减。从2009年到至今,在国内外有关刘亮程创作研究的文章中,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大致分类,研究者多集中于从文本细读视角,中外作家作品比较视角以及多元学科交叉视角出发进行解读,以此来全面深入地了解刘亮程及其文学创作。

    2023年06期 v.36;No.17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陈梦家新诗创作的突围和终止

    张茜;

    现代文学史上作家转型为职业学者的事例并非罕见,陈梦家则是其中相对决绝的一位。从新月派后期健将到古文字学、古史学大家,陈梦家的转向不是贸然之举,而是早有端倪。在国事日蹙、昔日诗友风流云散的三十年代诗坛,陈梦家深刻思考着新诗的命运走向,在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诗学传统的双重夹击下努力突围,从高唱自我之歌的抒情诗人形象中走出,开始寻找着更具力度的历史意象和民族向度。本文着眼陈梦家的转向始末,通过分析诗人诗学理论及诗歌创作的流变情况,来达到对其创作路径的动态把握,进一步丰富对新诗与古史研究复杂性关系的认知,试窥三十年代新诗发展的一角。

    2023年06期 v.36;No.171 73-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反抗的忧郁与循环的阴影:《鲸鱼马戏团》的意象表达与历史之维

    吴赛;

    《鲸鱼马戏团》是匈牙利著名导演贝拉·塔尔的代表作,影片将其独特的长镜头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呈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风格。但是影片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味,其中的鲸鱼更是关于生命、历史的信仰而贯穿全片。影片通过诸多意象符号的组合,来思考人与人、与社会、与历史的关系,构成了关乎历史与现实的隐喻。本文将通过对《鲸鱼马戏团》中的诸多意象符合的分析,来探讨作者对于循环往复的暴力与杀戮的质疑以及对那些失去了自己的姓名与声音的底层人民的悲悯与同情。

    2023年06期 v.36;No.17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